為什麼我做這麼多,老公還是不滿意? - 遠見徵信社
contact-icons
24小時免費諮詢
0800 222 590
政府立案專業遠見徵信社 讓我們當您最堅強的後盾!立即諮詢 0800-222-590
mail-icon
立即來信
[email protected]

讀者提問
為什麼我打掃煮飯帶小孩,什麼都會、什麼都做,老公還是不滿意?

很多結婚女性常常會有這個問題,覺得自己已經付出很多,或者是條件明明就比其他女性好,但老公就是不買單。更甚至是有些老公變成在外面另有對象、外遇出軌,導致身為老婆的自己,覺得努力付出換來的是這樣糟糕的對待;覺得付出得不到想要的結果與回報;覺得真心換絕情,心理不平衡。

若是溝通起來,老公又只會說:「我在外面上班賺錢也很累啊!」溝通無效變成吵架,問題越放越久越大,也解決不了。

關於外遇的部分這篇先不談,以後再另開一篇。這篇我們針對身為老婆覺得「努力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對待與回報」的這部分來聊聊。

📌線性思維
線性思維,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思考謬誤。這種思考方式很容易讓我們看不清楚事件的全貌,產生錯誤的解讀。下面我將一一舉例。

🔻只要⋯⋯就⋯⋯

只要下雨,馬路就會濕。
只要手機沒電,就不能使用。
只要車子沒油,就發不動。

這是我們小時候讀書時,一定會學到的造句。這種「一個事件必定導致出單一結果」的邏輯,套在「非生命體(物體)」上來使用,大多時候是沒問題的。

🔻從果導因
從結果往回推時,答案可能就有些不同了:

馬路濕,可能是下雨,或是有清潔隊出來洗地板。
手機不能用,可能是受潮,或是單純故障了。
車子發不動,可能是沒電,也可能是天氣太冷。

一個因導致一個果,但一個果可能來自多個因。這是跳脫線性思維的一個重要觀念,也是我們在考古與歷史的領域中主要的一個思考方式。

🔻只要⋯⋯就⋯⋯-人的部分
如果我們現在把它套到「人」身上時,就又更複雜了:

只要努力,就會賺大錢。
可是有這麼容易嗎?

只要運動,就會健康。
可是有這麼簡單嗎?

只要賺很多錢,就會快樂。
難道沒有其他壓力來源嗎?

這幾個常見的「一個原因導致一個結果」的思考邏輯,在「人」身上並不算適用。

🔻從果導因-人的部分

一個人會賺大錢,就是因為他很努力?
富二代到處都是。

一個人健康,就是因為他常運動?
有些人就是基因好、體質強,天生沒有遺傳疾病。

一個人很快樂是因為他賺很多錢?
科技文明越發達的國家,憂鬱症與自殺比例越高的現象又怎麼解釋?西藏的遊牧民族沒有憂鬱症又怎麼解釋?

一個人心情不好,可能是因為失眠、工作壓力、人際壓力、感冒生病、受傷、天氣不好。

老婆突然想吃牛排,可能是看到朋友拍照打卡、想到很久沒吃、作夢夢到牛排、路上經過聞到很香,或者就是想刁難你。

這些常見的例子,其結果背後都可能有著數不完的多重因素。光是我們套到自己身上時,就可以很清楚的體會到一件事——我們大部分的情緒狀態,通常都不會只來自於一個單一原因。

📌本篇提問標題
為什麼我打掃煮飯帶小孩,什麼都會、什麼都做,老公還是不滿意?

這就是很典型的「只要⋯⋯就⋯⋯」的線性思維。

只要我帶好小孩,老公就會很輕鬆。
只要我打掃煮飯,老公就會滿意。
只要我做一個好妻子,老公就會愛我。

我們在現實中面對到關於人的問題時,很容易把事件用這樣的線性思維,導入一個「單一原因」;並且我們還會傾向於把這個單一原因歸咎於自己,覺得對方會這樣,「都是我」造成的。

他會外遇,就是因為我帶小孩不夠認真。
他會不回家,都是因為我沒有把家事做好。
他會對我冷淡,就是因為我沒有辦法工作賺錢。

這些想法,一方面表示我們不是把對方當成「人」,而是「物體」在看待,因為只有物體(非生命體事件),才會符合這種單一原因單一結果的邏輯;另一方面,我們過度放大了「自己」。

📌當人對待
如果我們能好好的把對方當人看待,我們就會得出更多不同的結果——

可能他在公司業績壓力很大,被老闆盯。
可能他跟朋友起了一些小糾紛。
可能他跟父母對於未來規畫有爭議。
可能⋯⋯等等,有數不完的可能。

更重要的是,在大多數的事件裡,我們自己在這些「可能」的原因之中所佔的比例,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高,更甚至是有時候根本不關我們的事。但我們卻常常傾向於用「只要⋯⋯就⋯⋯」的思維,把事情歸究到自己身上,接著再用這種想法去跟對方溝通——

「為什麼我每天辛苦帶小孩你還不滿意?」
「為什麼我每天煮飯打掃你還不滿意?」
「我都嫁入你們家跟你家人生活你還這樣對我?」

用這樣的溝通方式會導致出什麼樣的結果,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吧!

📌痛苦的來源
一旦我們用這種線性思維去處理與「人的問題」時,我們很容易便會產生「只要我這樣做,對方就會如何如何」的動機,以及「我做這件事,就是希望得到對方如何如何」的期待。這樣的動機與期待,就很容易衍生後續的問題:「我明明都這樣那樣了,對方卻還不如何如何對我」。這一連串的流程就是本篇案例的全貌。透過這一連串的連接也說明了,我們的動機其實是「我打掃煮飯帶小孩,就是為了讓對方愛我」。

🔻我都這樣做了,對方還是不愛我
「動機」所產生的「行動」無法滿足原先想像的「期待」,是痛苦的主要成分。

我們對於事情有了錯誤的動機,產生錯誤的期待與想像;在付出行動之後,得到的結果卻沒有符合原先的期待,最終便感到痛苦。

下一篇我們來談如何透過改變思維,減少痛苦。

Share Now